新冠病毒疫情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对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也遭受一场严重困境。这次疫情,会给材料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2月2日,光威复材在互动易上发布关于公司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情况的通报,通报称,公司主业碳纤维业务在春节期间连续生产,发货不受影响,疫情对企业影响整体有限。
然而,据SMM调研,受疫情影响,各家生产商根据国家及各省市规定延迟复工,60%的企业2月10日正式开工,少数企业如在广西、天津、甘肃等地上周已开始上班,另外还有15%的在浙江、湖南等地的企业春节期间工厂一直未停产。此外部分省市防护较严,如余姚市和新余市不允许外地人进入,目前这些地区企业复工时间暂定。预计本月各家企业平均复工时间延迟10天左右。
目前材料企业开工情况主要受制于:
1)物流因素。目前湖北省物流受封城影响,进出困难,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全国其他地区也因部分城市有交通管制,物流不便,目前交货困难,预计节前订单需要在2月10号之后部分物流通道恢复后才可开始送货,但具体恢复情况仍需观察疫情发展;
2)下游需求。由于下游大部分电池厂延迟至下周开始复工,下游需求疲软,订单量较少,仅有少许询价情况。疫情对整个产业链影响严重,材料厂对2月产量持悲观态度。仅个别企业于本周复工,市场目前处于无订单、少量报价状态。
疫情对新材料产业的影响
从时间上考虑,疫情的影响可有长期和短期之分。长期影响事关大局,涉及到国家安全、稳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国际地位等头等大事,而短期影响主要关系到某些行业、地区、企业、单位等的一些近期行为。
对新材料产业而言,因为新材料是现代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因此,疫情影响不仅限于新材料产业本身,而且会涉及到其它行业和领域,如制造、物流、通讯、医疗家居等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甚至于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是多方面的,延续性也不尽一样,结果也不尽相同。
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视角审视,短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为了控制疫情而实行全国性的交通控管,而导致企业员工返期受阻,复工推迟,较多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会遇到员工不足或严重不足,不能正常复工,甚至出现停工停产现象。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生活。同时返工后的员工也需要较长的心理调整期以及企业安保控防制度和措施改进调整期,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生产运转和经营。
因疫情而实行的交通控管,人员流动困难,因此近期员工返程和复工率是衡量材料产业受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员工返程受阻,企业不能按时复工,严重的会导致企业停产,甚至倒闭,引发社会问题。而我国的材料产业的现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占有相当大比例,如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建材、家具等相关材料企业等,受疫情影响的程度较大,由此会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工作和休闲,对国家而言,这是必须认真应对的大事。
相对而言,技术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如新能源、现代交通和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重要装备等相关材料企业都是大型骨干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有较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而受疫情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因疫情影响,交通控管,人员相互隔离,重要物流企业要在疫情拐点出现后才正常运转,这将产生一段时间的延误,而材料企业复工生产都需要原料,疫情期间较多原材料不能形成正常物流供应,也会给新材料产业带来较大影响。另外,疫情后的一些原材料涨价也可能出现,也会不同程度影响到企业的运转和效益。
疫情后,新材料的市场需求也会有所改变,人们会重新审视和定位材料品种和技术的社会价值,一些材料品种因不合市场发展新的需求而被淘汰;而一些具有性能应用和价格优势新型品种,将会成热门,例如与人们生活、学习、医疗、疫病防控、保健等密切相关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需求将会大幅上升,同时对产品性能、质量,价格等提出更高要求,这些将会深刻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以及产品结构或运转模式的调整或优化。
疫情将使新材料产品出口面临不确定性,例如WHO(世界卫生组织)将疫情定为PHEIC(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尽管目前全球虽然尚未有针对我国内地货物贸易的进一步限制措施,但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物流将受较大影响,通关延迟,海外订单交付或将面临违约。同时,限制人员海外出行,导致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受到影响,如海外展会参展和商务洽谈,将导致近期海外经营销售业绩下滑。
疫情也会严重地影响到新材料产业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一些发达国家近期内限制人员入境,来华人员也大幅减少,这将对国际学术交流或技术引进合作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内一些关键材料技术的突破,如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技术、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原材料技术、超级芯片技术、生物仿生材料技术等。
产量方面,受疫情影响材料厂春节后开工延迟,本月开工时间仅有原计划的三分之二,不少外地工人返工受阻, 工厂出于保守控制疫情考虑,总产能会有所缩减,预计产量会减少50%。
疫情会带来行业变革,加速互联网的应用。这次疫情,加速了制造与材料行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人工智能化。受疫情影响的广大企业正在多措并举,积极自救。在这些自救措施中,需要员工较少、便于疫情防控的智能化工厂成为一大亮点。
多位专家指出,在应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制造业作用巨大。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已证明,制造业在疫情结束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在“非典”疫情结束后复苏更快。